【抗疫英雄】抗疫染沙士走過鬼門關 盧浩然醫生:每位抗疫醫護都是英雄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0/03/11 18:28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07

分享:

分享:

2003年沙士來襲,盧浩然醫生走上前線抗疫,卻不幸染病。

沙士那年,30歲的呼吸系統科專科盧浩然醫生,正接受專科訓練兩年。沙士來襲,他走上前線抗疫,卻不幸染病。人人稱他「沙士英雄」,17年後回首,他說最記得人性美好的一面,當年幫助過他的人才是真正英雄。

2003年1月尾,知道廣州開始搶白醋、搶板藍根,但有關病症、感染情況的資訊仍相當缺乏。當年防疫工作的應對速度亦比較慢。「沒想過是疫症爆發,因為肺炎不算罕見。」

盧醫生表示,沙士抗疫充滿未知:「只知是莫明原因的肺炎。好似看恐怖片般,一班人在工作,身旁的同事突然一個個病倒。」(湯炳強攝)

以往面對肺炎病人,都不用戴口罩、穿保護衣,直至一兩星期後醫護中招,警覺性才逐漸提高。「因為染病的醫護好年輕,大約二、三十歲,都在照顧病人後發燒、肺炎。這好不尋常,因為一般肺炎好少令照顧者中招。」隨後此症被籠統地稱為「非典型」肺炎,醫護便踏上這場充滿未知的征途。

當時連傳播途徑也不知,要有心理準備『拎條命出嚟返工』。雖然好大壓力,會怕、會擔心,但大部分醫護人員士氣都好好,願意徵召入伍,努力克服困難。

措施亂資源亦不足 需重用N95

突發狀況始料不及,防護工具的數量不多,醫護不知道該穿甚麼保護衣物,戴N95前連Fit Test都未做。「吃飯時會把N95放入雞皮紙袋,食完飯再戴。其實覺得它的底面都會受污染,但就是要重用,因為人人都不夠。」

盧醫生指,當年沒有正式的更衣室,有可能二人同場穿脫,防護衣上的髒物隨之濺於對方身上。(被訪者提供)

太太是護士 夫妻做好心理準備染病

其後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大爆發,大量醫護染病,故需清空病房,病人要到其他醫院治理。因為是呼吸系統科專科的緣故,盧醫生需走到前線,每日接獲近百個有關發燒病症的查詢。當時沒快速測試,盧醫生指只能憑病人的接觸史、肺部掃瞄、發燒病因來判斷,若估計為高風險感染者,便送往隔離。

盧醫生的太太是護士,由出現非典型肺炎開始,二人就沒再回家見父母,搬出去共住。日日對住發燒病人,盧醫生的染病風險相對更高,曾提議與太太分房睡,但被拒絕。

她指在那關頭,大家都拼了命上班,如果我中招的話,就一起吧。 若這時勢都不能互相支持,那好難捱下去。

確診沙士 氣促無力需卧床

直至4月初,在大埔那打素醫院抗疫的盧醫生證實感染沙士。由醫生袍換上病人袍,換個身份進入隔離病房,同房病人有不少都是認識的同事。首星期徵狀輕微,像傷風感冒般,只是有點累,但大致上仍有氣有力,他更託太太帶來不少書本,望能藉這段時間好好溫習。

「我有好強的信念要打贏這場仗,那時還有一種莫名的樂觀,因為開頭未有醫護人員因病去世,覺得會跟普通肺炎一樣,或許年輕病人能捱得過。」但第二星期開始,他的情況開始惡化,每日體溫接近40、41度,也有氣促。

上星期還可走來走去,現在要用氧氣罩。因為我病情嚴重,所以要用類固醇,但往往打針時才能退燒,其後反而燒得更高,情況一直變差。我坐起身都無力,手不能舉得高過肩賻。為了呼吸,我不能下床、無法洗澡。

身為專科醫生,床頭擺滿輔助呼吸的工具讓他選擇,度數調到最高、配給用到最盡,但亦心知現階段並無適切的治療方法,心情更加無助。

每朝早都會有一盤梳洗用品放在床尾,但根本無法拿得到。「那刻覺得自己好弱、好悲哀。要谷住道氣起身,一刷完牙就躺下,因為無氣。」

吃飯亦如是,要用腳把床末的小桌拉往身體,花許多力氣才能推近床頭。若有同事經過,會扶起他、餵他吃飯,但正值壯年就無法自我照顧,是一種難以承受的痛。

與死神擦身而過

最嚴重的一晚,1分鐘呼吸過40下,主診醫生說若翌日情況同樣,有機會要插喉。「每分鐘抖氣40下,不敢停,因為怕含氧量一跌,就要去ICU。一插喉就失去所有控制權,要交給別人處理,我不想。那刻好感受到一旦情況轉壞,就會死,我怕自己會死,有很多不捨得的人。」

他當晚不停禱告,祈求有神蹟出現。翌日醒來一切依舊,徵狀並無減退,但幸運地出現一種新療法:康復者血清。當輸入血漿後,盧醫生首次退燒一天,症狀日漸紓緩、情況轉好,約1星期後出院。他至今仍記得血漿包上的康復者名字:鍾姑娘。

住院期間偶需用輪椅,盧醫生出院時瘦了30多磅。由初期走半條街就喘氣,後來花個半月跑步、做Gym,體能恢復得與正常人無異。

感激身邊的無名英雄

染病後獲頒沙士英雄勳章,但在盧醫生眼中,患病不代表是英雄,每一個參與抗疫的醫護都同樣值得尊敬。而他染病時出現的多個小天使,才是他眼中的英雄。

患病期間,盧醫生收到大量來自前病人、同事的心意卡,連「包租公」女兒也有親手製作,令他覺得好窩心。(被訪者提供)

如「包租公」常常燉參茸海味、燕窩給他補身,太太接受家居隔離時,鄰舍會主動詢問所需、幫助採購;有同事來到醫院視察,會特意入病房,為兩星期沒洗澡的他梳頭、買食物。無法下床時要用尿壺,有護士怕他尷尬,也擔心他晚上需要如廁,特意在床邊多放一個尿壺,讓他不用擔心。

最深刻的是,當時盧醫生的床在窗邊,同事知道他無法與太太見面,便特意物色對面大樓的靠窗位置,好讓他能跟太太隔空揮揮手。「她站在遠方,影像好模糊,我能想像她當時有多害怕。這是一個好好的鼓勵,好溫暖。」

從鬼門關逃出,盧醫生更珍惜身邊人,特別是太太。以往或因忙碌而忽略與家人和朋友,現在會多花時間相聚。(被訪者提供)

這些細微的舉動,背後所帶着的愛和關懷,都令盧醫生十分感動,主診醫生、護士冒住生命危險救他。

染病過後,我得到的比失去多。現在擁有第二生命,我學會了如何排優次,好好享受生命的當下,珍惜身邊人。生命中很多東西比錢和成就更重要,如果明天就要離開,這些物質都帶不走,重要的是關係。

【齊心抗疫】沙士英雄致Dirty Team香港家書 沈祖堯:香港每個人為你們感自豪

【新冠肺炎】03年抗疫時為隔離病人拍照贈家屬 沙士英雄朱頌明醫生:自私比疫症更可怕

記者:吳霆俊